「森直口快」月訂計劃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這場風波遲早要來

港台《頭條新聞》這場風波,遲早要來,是特區整個大氣候,和香港電台小氣候形成的,並非以個人主觀意志所能轉移的。我們別無選擇,必需面對,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步行步。問題是我們可以作甚麼努力,包括民間社會的應對與反彈,令最壞的情況,不致在最短時間出現。

《頭條》是香港極受歡迎的長壽節目,也是唯一的以針砭時弊、冷嘲熱諷、嘻笑怒罵為已任的時事諷刺節目。廿一年來,如果沒有踫觸政客的痛處,如果沒有招惹權貴的怒火,這個節目算是絕對的失敗。廿一年來,《頭條》風波不斷,來自權力擁有者的指摘和干擾,從未減褪。愛國人士指斥《頭條》「陰陽怪氣」,董建華公開怒責《頭條》「低趣味」,是兩宗曝露於陽光下的典型個案,幕後的壓力和暗箭,不足為外人道。

《頭條》艱苦經營,為何廿一年來可以衝破風浪,有驚無險,迄立不倒?《頭條》的例子,正好說明甚麼才算是真正的公共廣播。

港台沒有商業壓力,不害怕得罪地產商,不害怕壟斷集團抽起廣告,截斷財路。一個公共廣播機構,理論上,也應頂住政治壓力,拒絕成為當權者喉舌,不畏懼不附從,為民發聲,服務對象是全社會,全香港市民。

我是《頭條》部份環節的主持人,幕前演出,但不光是照本宣科,而是出橋度稿,參與制作。在這幾年的經驗裡,無論涉及達官貴人,或是官商巨賈的題材,看不到有甚麼禁區,也沒有自我設限,唯一憂慮的只有兩個:一是不夠好笑,二是「壞品味」,例如人身攻擊等。其他,根本沒有甚麼要擔心的。製作團隊也有相當大的空間自由發揮,上頭也沒有甚麼干預。我深信,是因為空間廣濶,無畏無懼,不用揣摩上意,不需瞻前顧後,才能說出民眾的心裡話,這也是《頭條》受歡迎的關鍵原因。

過往出現風波,港台上下一心,由高層頂住壓力,讓下面的製作團隊在沒有包袱的情況下輕裝上路,為製作團隊創造最自由的空間。但現在卻今非昔比,壓力不但來自權貴,干擾更是來自管理高層。在這種低氣壓的氛圍下,製作人員怎能安心工作?節目方針能不受影響?


(明報‧三言堂‧201009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