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直口快」月訂計劃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金發局是「權力僭建」的產物

明報論壇   20130122

2012年上半年特首選戰開始,「僭建」和「誠信」兩個關鍵詞一直纏擾本地政圈。「僭建」,有些華文地區叫作「違章建築」,即違反規章的非法建築物。但「僭」,不只「違章」,更有「假冒名義」「超越本分」的意思,配詞包括了「僭越」、「僭盜」、「僭坐」…香港的確保留了中國文化的精粹,「違章建築」遠不及「僭建」的意義深遠。

特首選舉,梁振英用僭建來擊敗對手唐英年,機關算盡「大話冚大話」來隱瞞自己的僭建,「誠信」污點,成為了梁振英政府施政的最大阻力。建制派更因此而大撕裂,中央多次開聲也無法喝停。大半年過去,唐營仍耿耿於懷,借機諷刺揶揄,指梁振英的特首位置「呃番嚟」,說得清楚一點:梁振英政府就是「假冒名義」、「超越本份」、「僭越」、「僭盜」、「僭坐」的「僭建」政權。梁振英的確是在1200人的小圈子選舉中,得到689票正式當選,程序的合法性沒有問題,因為特首位置是「騙回來」的,道德合法性的疑問,始終揮之不去。

政權是「僭建」的,「誠信」受到懷疑,推行政策當然舉步維艱。但問題的嚴重性遠遠不止於此。「僭建」不但是梁振英的魔咒,更成了梁氏政權的一個習慣。例如中策組的全職顧問高靜芝負責統籌所有諮詢組織法定機構的人事任命,這種無中生有的安排,是權力僭建的典型例子,平機會主席之位突然難產,政圈傳聞與此有關。而最新成立的金融發展局,是另一個僭建架構的鐵證。

金融發展局橫空出世,大量委任國企官二代入局,雙手奉獻香港的金融管理主權,固然令港人不齒,更甚的是,這個金發局有甚麼職權?是甚麼性質?成立至今,仍是含混不清,成員各說各話。

金發局是法定諮詢組織?還是公共機構?是民間智囊?還是私人公司?主席查史美倫和對口官員陳家強,各有不同說法。法定組織公共機構有法例規管,成員是公職人員,受制於防賄條例,即使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也不至明目張膽。如果是查太所說的以擔保有限公司形式成立,可向私人機構募款,資源上可能性比較大,不但避開防賄條例對公職人員的規管,更可以撇開立法會的監督,可以完全自把自為。

金發局與金管局的職權有何分別?盛傳梁振英要成立香港式的淡馬錫,收回金管局的職能和權力,全權負責香港上萬億儲備的投資,金發局是不是一個過渡安排?國企掌舵人大量入局,是否意味著港人血汗錢的命運,將會和這批紅色官二代緊扣在一起?

林鄭月娥透露梁振英上任以來,努力學習公務員的程序和架構,話中有話。在既定程序和架構上,頻繁加置這麼多影響重大的「權力僭建」,作為政務官的林太,豈能不會與很多公務員一樣,憂心忡忡。

(samngx123@gmail.com)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梁振英向公民社會正式宣戰


20130119  蘋果論壇

董建華和梁振英的師徒關係,人盡皆知。唐英年大熱倒灶,黑馬梁振英突然殺出,董伯在中央領導人面前出力,起了關鍵作用。細讀梁振英刻意推遲三個月才出爐的首份施政報告,從大格局大框架,到衍詞用字到政策前景,處處都突顯董梁師徒的影子。

梁振英宣布新成立數不清的局、委和小組,由金融發展局,到漁業基金委員會,到單肢傷殘人士跨部門工作小組。輿論譏諷梁振英效法董建華委員會治港,是超齡研究生,但梁振英顯然潛藏著更大私心,拼命開位安插梁粉,用數以億計的公帑謝票。而更狠的是,把香港金融和經濟命脈,拱手相讓,給直屬中央的中資龍頭,在暗室裡進行利益輸送。

梁振英的土地房屋政策,也與董建華年代九成相似:為建屋量訂定目標,制訂長遠土地規劃。但梁振英比董建華講得更假大空,例如建人工島造地,維港以外填海,「綠化地帶」也用來建屋,總之是見縫插針,把整個香港變為大工地,不理空氣質素、屏風樓、熱島效應等等這些長期受人垢病的都市問題,置香港的長遠環境質素於不顧。

梁振英的長遠規劃的大計鴻圖吹得愈大,能夠兌現的可能性就愈低,連五年建十萬公屋也要等到任滿後的二0一八。但有一點肯定會發生的是,以開拓建屋土地為名,放寬半山區和薄扶林發展,首先受益的是梁振英的金主恒隆主席陳啟宗。打著反地產霸權旗號,贏得不少知識分子支持上台的梁振英,終於露出了狐狸尾巴。

董建華大志未竟,腳痛落台,由徒弟繼承志向,董伯應該可以老懷大慰。但有所不同的是,董先生忠厚老實,給人的感覺沒有太大私心,政策遇到阻力會用較為軟性手段應對,不會刻意挑起矛盾。

徒弟梁振英的強悍作風,在施政報告表露無遺:「近年來,香港的城市建設出現了令人憂慮的轉折。社會對土地利用和基建工程經常有爭議,土地開發緩慢,樓房供應不足」「我們既然要取捨、要抉擇,就要有勇氣,要果斷,要顧全大局。在取捨和抉擇之間,政府會盡力尋求平衡,但社會不會有百分百的共識,我們不能也不應等待百分百的共識」「迴避問題是極為容易的選項,但將來蒙受惡果的只會是今天的青年人」「上述土地開發計劃,在構思、規劃和執行階段,都可能遇到有關利益、安置、環保、生活方式等爭議,更會有政治上的阻撓」。

梁振英把話說在前頭,日後「造地」政策失敗,是外力阻撓,責不在我。但更重要的,是擺出一幅遇神殺神,遇佛弒佛的戰鬥格,有任何不同意見,你就是不顧大局--迴避問題--蒙受惡果--政治阻撓。這份施政報告,吹響了向反對派和公民社會宣戰的號角,如何應對,大家要作好準備。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蔣元秋現象說明了甚麼?




20130117 蘋果日報

立法會動議彈劾梁振英,民建聯副主席蔣麗芸以「男人記不起結婚紀念日」來護主,內容廣傳,坊間熱議,網上瘋狂轉貼,成為改歌、改圖、改視頻的惡搞對象。


網民在視頻檔案中找出二十多年前蔣梁合作主持的電視節目,見兩人契合無間,眉目傳情,好事之徒嘲笑蔣副主席與梁特首情根早種,愛情令人盲目,怪不得瞓身護梁,言詞懇切,表現肉緊,沒有這層關係,不會說得出這等肉麻透頂的說話來。


網民的無限推論和豐富想像,當然沒有事實根據。但蔣麗芸的父親蔣震,是香港出名的實業家,家庭教育應當不差。蔣麗芸既不是毫無學識的市井之徒,也不是頑劣粗鄙的街頭潑婦,為何在立法會一再扮演周星馳電影《功夫》裡的包租婆,再三用元秋腔音波功發言,縱使成為全城笑柄,也樂此不疲?


蔣氏的發言,內容狗屁不通,不值一駁。蔣麗芸不顧形象,不理身世,以潑婦姿態出現,悍然為特區官員護航,倒值得仔細研究。這種情況,無以名之,且稱為「蔣元秋現象」。


蔣麗芸接受報章訪問,坦白承認「真心發言有市場」,又不否認是走「建制派的激進路線」。顯然,蔣麗芸以這種「爛撻撻」的姿態出現,不是臨時起意,也不是偶一為之,而是經過設計的市場考慮,在今天的政治生態下,計算過要有一個這樣的角色扮演。


蔣元秋護主發言,與近日突然湧現多個「愛字頭」團體的理據幾乎同出一轍,性質也是完全一樣,其反智程度,有過之無不及。面對這樣的群眾,太深奧的理論不明白,也無法聽得入耳。發言到最後,蔣麗芸用元秋腔,說甚麼「忙到飛來飛去的男人連結婚紀念日都會忘記何況是一個花棚」,說起來如泣如訴,如癡如怨,不但說出了梁振英的心聲,更引起教育程度不高,即使讀過書也不善於用腦,而用別的器官思考的支持者共鳴。蔣麗芸所說的市場,就在這裡。


但話說回來,像「愛字頭」這些以甚麼辣妹為首的團體,又或用完即棄紙杯的群眾,一早已經是梁振英的死忠粉絲,還需要蔣元秋走的建制激進路線來鞏固嗎?這正正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近大半年來,出現了大量激進親政府團體,這明顯是官方操控的群眾鬥群眾策略,用以反制泛民反對派。在議會裡坐得太久的建制派議員,大部份都溫溫吞吞,瞻前顧後,態度惜身,不是維園阿伯式激進建制群眾的那杯茶,無法滿足他們的口胃,蔣元秋「抓爛塊面」的市井叫囂,不用經過大腦都聽得明白,亦剛剛符合這批群眾的低水平,相信蔣議員很快就會紅起來,成為激進建制群眾的偶像和英雄。


蔣麗芸要扮演這種角色,不知道德高望重聲譽甚佳的蔣震老先生會否因此而感到難堪。但可以肯定的是,形象已經低劣的建制派,因為蔣元秋的表演,會更形不堪。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西環不治港?可以休矣!

20130115 明報論壇

中聯辦一二三把手,突然一夜之間執包袱走人,連稍為正式的話別也來不及,名義平調,實質貶官。如此方式突然換人,政圈議論紛紛,有更驚人的傳聞在耳語。雖云一朝天子一朝臣,在香港目前詭異的政治氣氛下,無法不令人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新的第一把手張曉明,出身港澳辦,相對年輕,表現幹練,新人新風,一洗前任老派習氣。來港沒多久,不是先見本地政商權貴,而是坐地鐵、參觀遠近馳名的房,不知張主任有沒有看過比較「四正」的房,體會邱副局所說「房的存在價值」。

張主任打響頭跑,出席公開論壇前主動向記者發話:「西環不治港」;撤換特首「無稽之談,可以休矣」;23條立法「不是一個連提都不能提的禁區」。

3項議題10篇 文章也說不完,我想集中討論「西環不治港」,後面還有一句更重要的補充:「但要盡職」。中聯辦的職責是什麼呢?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其「主要職能」官方網頁這樣寫:聯繫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和駐港解放軍;管理在香港的中資機構;促進香港與內地之間交流與合作;反映香港居民對內地的意 見;處理有關涉台事務;承辦中央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官方網頁所寫的「主要職能」,與張曉明所說的,沒有多大矛盾:向中央反映香港情;支持特區政府工作,有需要時提供協助;聯繫各界人士,廣交朋友;認真執行中央對香港的方針政策。

西環治港  不止看得見 還摸得著

問 題出在最後一項。什麼是「中央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什麼是「中央對香港的方針政策」?是否包括在區議會立法會選舉中協調各建制派候選人,中聯辦地區 辦事處替他們動員拉票?是否包括替特首候選人張羅提名,對選委威迫利誘箍票?又是否包括連立法會沒有約束力的動議,都指手劃腳叫建制派議員如何投票?是否 包括連行政會議成員都由中聯辦舉薦,要歷屆特區政府照單全收?又是否包括協助成立遍地開花的地區組織和民間團體?又是否包括建立第二支管治隊伍?西環職 責,掛一漏萬,不能盡錄。

西環治港,在香港方方面面,不止看得見,還摸得著。但請不要問我拿出具體證據,問問梁振英、謝偉俊、曾經給西環動員出來參選的地區人士、對中聯辦如蟻附羶言聽計從的愛國人士,他們都可以清楚的告訴你。

回歸初期,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部委各省市官員的手不要伸得太長,不能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執行得頗為嚴格。回歸15年,早已變得面目全非。

「西環不治港,但要盡職」,這句話也是典型的語言偽術。過去一段時間,如果中聯辦所做的,就是他們正常的職責,盡職,就意味覑治港。如果西環真的不治港,就不需要盡這些職。

西環不治港?可以休矣!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搬起石頭




港台高層要求搞一對一訪問,搭建平台,給高官梁粉宣傳,為官員塗脂抹粉。公共事務組編導們堅守新聞原則,偏不賣帳,拒當喉舌,對被訪嘉賓,務求問個水落石出,不容帶觀眾遊花園,跟港台高層設計這個節目的原意,產生的效果,確有天壤之別。

這個節目原本的設計,官員介入甚深,有跡象顯示,甚至是港台高層與特首辦聯手泡製的喉舌節目。高層明示暗示可以幫手搵高官做嘉賓。節目尚在籌劃階段,又提議可以找有關官員試做,測試效果和訂定風格。編導邀請官員訪問,對方對節目的情況知之甚詳,出街日期也瞭如指掌。港台高層與政府官員的緊密合作,如果港台的編導們沒有堅持,《星期五主場》肯定淪為宣傳喉舌,香港電台編輯自主的金漆招牌,也會一夜摧毀。

好在電視部製作人員堅持主場精神,把節目變成一個名符其實的問責節目,無論高官怎樣迴避,都要問到他回答為止。港台高層企圖搞一個訪問節目來為政府宣傳,今回真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可以預見,這個節目,現在的形式和風格,不能長久,估計很快會不幸的下場:被訪高官會向港台高層投訴,主持人太辣,再不肯上來;高層會勸喻主持轉變風格,如不聽從,會撤換主持人,或改變形式,甚至索性取消節目;更大的可能,是從電台部找個河蟹聽話的主持人取而代之。

同屬一個香港電台,電視部與電台部儼然是兩個世界。電視部尤其公共事務組,堅持核心價值不做官方喉舌,對不合理的政策敢言抗爭。電台部員工不少是公務員心態,追求穩定,逆來順受,甚至主動迎合自我河蟹,步步高昇,與社會和時代愈來愈脫節。

我曾長時間主持港台每星期六的訪問節目,後來辭任,向有關組別的高層同事提出,對方很認真回應:「都好,你唔做主持,政府高官會肯多啲上嚟」聽罷,登時冷了一截。我對高官窮追猛打問個水落石出,原來早已成為眼中釘,主動不幹,令他們鬆了一口氣,為高官肯接受訪問掃除了障礙。將自己矮化為宣傳工具,以博得高官的青睞,這就是港台作為官媒的悲哀處境。

(三言堂‧20120104)

堅決成為主場




港台高層開場要搞一對一訪問節目,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其中之一,是香港電台即將會有24小時廣播的獨立電視頻道,為了增加節目製作的數量,就要為開發新節目做好準備高層於是提議製作一對一的訪問節目。

港台電視節目,寄居在兩個免費電視頻道之下,星期一至五每天只有半小時,星期六、日稍好一點,也只有兩小時左右。高層推出新節目,急不及待在201212月就要上馬,根本無法撥出額外時間,於是鬧出了要抽起老牌節目《議事論事》的風波。

港台高層說,有二十多年歷史的《議事論事》,與《頭條新聞》等時事節目內容重覆,因此有抽起的必要。如此理由,當然是借題發揮,是不折不扣對傳媒運作毫無認識的外行話,連不熟悉節目製作的觀眾都覺得可笑。在港台電視部員工群起強烈反對下,為怕事情鬧大,高層唯有收回命,要臨急臨忙調動其他節目時段,騰出空檔讓訪問節目播出。

一對一訪問節目事在必行,急如星火,根本與港台新電視頻道無關,因為這條新頻道,要幾年後才出現。急的,是梁振英。梁振英上台半年,處處踫壁,焦頭爛額,幾乎一事無成。雖然梁粉媒體愈來愈多,但水參差,有些更是慘不忍睹,效果遠未如理想。

港台電視部的招牌一向夠硬,不少皇牌節目的公信力和受歡迎程度,長期名列三甲,在港人心目中地位甚高,若節目能訪問高官,他們空間賣賣膏藥,把港台打造成宣傳機器的一部份,效果比在梁粉媒體高出百倍。

電子傳媒給高官宣傳的節目,已經多得不可勝數每個星期六、日,幾乎成了高官宣傳日。電子傳媒爭相出自己的平台,爭取高官出席,表面訪問,實為宣傳,而且不只出席一家節目,一個早上更走幾家,重覆又重覆的內容,在電子媒體由早播到晚,翌日又由紙媒接力。整個傳媒生態,除了極個別之外,早已自甘墮落,淪為官方喉舌。

港台自稱公共廣播,但實質是政府部門,時常在喉舌與自主之間掙扎,身份非常尷尬。電台部早已河蟹殆盡,無一倖免,但電視部的同事,大部份仍勇猛非常,誓死不做喉舌,堅決成為主場。

(三言堂‧201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