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直口快」月訂計劃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阿寶,你還願意受騙多少次?

(吳志森‧蘋果論壇‧20101201見報)

在諮詢期結束前夕,多個精英運動員在立法會發言,力撐香港申亞,向議員痛陳利害。

黃金寶說:「申亞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我感到莫名其妙,反對申亞的論據,亦令我無奈感慨;而一些政黨、議員的言論,更令我傷心難過……我每次出外比賽,看到不同地方對體育的熱情都比香港高,心裏很不舒服。我亦親身體驗到,大型體育賽事如何帶起普及運動的氛圍,並推動城市建設的進步….申亞對香港體育建設及推廣都有裨益,我希望社會以遠大的眼光、廣闊的視野去考慮這問題。」亞洲車神,一字一淚,發自肺腑,令人動容。

金牌運動員支持香港申辦亞運,對推動體育運動提升港人凝聚有所期待,都是應有之義,也是理所必然。我們不必猜測官員在背後如何發功,也不必苛責他們是否給人擺上枱。但細讀阿寶的發言,他提出的申亞論據,卻使人無限唏噓,諷刺地竟然成為香港現階段不應申亞的理由。

「我每次出外比賽,看到不同地方對體育的熱情都比香港高,心裏很不舒服。」阿寶有沒有想過,孰令致之?在一個傳媒場合,我問一位退役廿年的精英運動員,廿年前香港中小學對體育科的重視程度,與今天可有不同?她斬釘截鐵的說:沒有根本的分別。為甚麼呢?因為廿年前廿年後,體育都被視為閒科,每逢測驗考試,高年級補課,體育課都可被犧牲掉。長期以來,政府根本沒有在學校推動體育運動的政策和決心,試問,缺乏基礎,無法普及,除了看英超世界盃外,港人的體育的熱情能高漲嗎?

「我亦親身體驗到,大型體育賽事如何帶起普及運動的氛圍,並推動城市建設的進步。」這當然是不少精英運動員的主觀良好願望。1996年李麗珊拿了第一個奧運金牌,曾幾何時,香港掀起過一陣滑浪風帆熱,僅三分就平息下來,也沒有看到政府對這種運動的普及做過任何事。年前的東亞運,香港首次主場舉辦大型國際運動會,足球更獲金牌佳績,香港的體育氛圍也有過三分鐘的提高,但普及運動所需的場館,特別是對足球場地的渴求,感動到我們只把體育當盛事來辦的主事官員沒有?

「申亞對香港體育建設及推廣都有裨益,我希望社會以遠大的眼光、廣闊的視野去考慮這問題。」阿寶說到問題的核心了。香港單車隊在國際賽事屢創佳績,但我們連一個像樣的單車場都沒有,訓練都要長途跋涉遠走外地,更諷刺的是,香港是全世界對單車最不友善的城市之一。辦亞運可以推廣香港的體育建設,沒錯,但如果申亞失敗呢?60億開支可會用體育建上?幾番追問,曾局長仍是支吾以對:「公共資源是整個政府的全盤考慮,我們一定會推動體育發展,但屆時資源如何分配,要全面去看。」

這番耳熟的話十年前聽過了,當年申亞失敗,啟德用地至今曬了十年太陽。今天官員對體育政策和基建的態度根本毫無寸進,原來申辦亞運與推動體育是兩回事,阿寶,你還願意受騙多少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