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直口快」月訂計劃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愛國評估

(吳志森‧三言堂‧20110524見報)

小一至中六必修的國民教育科,聲稱沒有校內試也沒有公開試,學生以為可以當「閒科」來讀,但只要細閱這份諮詢文件,會發現有很多「唔對路」的地方。不用考試,但卻要巨細無遺地對學生作出評估,是令人最擔憂的一例。

評估分三方面:教師觀察、學生互評、家長評估,對學生在各學習範疇的表現,寫下巨細無的評估資料。

例如:同學有否「認識國家發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有否「關心國家的未來及人民福祉」?,有否「從歷史發展加深對國情的掌握、擴闊視野,鞏固對國民身分認同」?「非常同意」「部份同意」「不太同意」「非常不同意」,老師要作出評估。

子女有否「提高了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有否「提升了對作為中國人的國民身份認同」?由「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家長也填寫評估表。

「關心國家的未來和人民的福址」?胡總和溫總能否準確地告中國人民,他們的幾千萬幹部有這個情操和水平嗎?

「提升了對作為中國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家長可以根據甚麼客觀標準填寫四個級別的評估表?

如此抽象又主觀的所謂評估,已經夠老師家長為難了,最攞命的還有學生互評部份:你哋認為陳小明同學「有沒有表現出優秀的公民和國民素質?」我哋先討論,然後再寫下評語。想像一下這會出現甚麼光景?是言不由衷的奉承讚美?還是互相揭發的撕咬批鬥?這與文革時期的政治思想生活會有何分別!

這還不止,還有一份總其成的「學生學習表現評估報告」,由個人、小組、家長和教師分別評估:「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樂於作為中國人」…「為同胞的成就表達欣喜或感到自豪」…「裝備自己,為將來能貢獻國家而盡一分力」…「考慮配合國家的需要,規劃自己將來的發展」…同學是「經常做到」、「間中做到」、「偶然做到」還是「很少做到」呢?請寫下評分。

像不像一份入黨申請書,黨員評估表呢?問題是,這種打開腦殼檢查思想,挖出心臟看看是否夠紅的評估,其結果是用來做甚麼呢?對學生的成績、操行、升學、就業將會帶來甚麼影響,我們能掉以輕心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