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直口快」月訂計劃

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免於恐懼的自由

(吳志森‧三言堂‧20110421見報)

趙連海「重見天日」之後,由支持釋放艾未未,到宣布退出,反反覆覆,可見他承受著極大的壓力。

趙連海承認,這是一種交換,他退出維權活動,換取當局為孩子追討賠償。顯然,這種交換不是等價的。受毒奶粉殘害的孩子得到賠償是理所當然的,但趙連海退出維權,卻是被脅迫的:「我沒了孩子怎麼辦?」還有未宣之於口的:「沒有了孩子我怎麼辦?」趙連海基於恐懼而作出妥協,完全可以理解。但這樣做,能否換取孩子的將來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緬甸民主運動領袖昂山素姬對「腐敗」和「恐懼」的關係,有過非常透徹的論述:「導致腐敗的不是權力而是恐懼。那些掌權者恐懼喪失權力及無權者恐懼權力的蹂躪,都導致了腐敗。」她在一篇文章裡說:「在一個否認基本人權存在的制度內,恐懼往往成爲了一種時尚-----害怕坐牢,害怕拷打,害怕死亡,害怕失去朋友、家庭、財産或謀生的手段,害怕貧窮,害怕孤獨,害怕失敗。最爲陰險的恐懼方式是化裝爲常識、乃至於至理名言,將有助於保存人的自尊與內在的人性高貴的日常的勇敢行爲,譴責爲愚蠢、魯莽、沒有價值或瑣碎無用的。對由於恐懼而習慣於在鐵幕統治下生活的人們說來,將他們從使人虛弱的恐懼的泥沼中解放出來,也許是不容易的。但即使在最爲殘暴的國家機器下,勇氣也在不斷地産生,因爲恐懼不是文明人的自然狀態。」

昂山素姬1991年發表的這篇文章,完全貼合今天的中國。趙連海在推特和訪問的內心表白,就是「無權者恐懼權力的蹂躪」的一種典型。極權,無論是甚麼國家甚麼民族,放諸四海,都有著極大的同質性。

「掌權者恐懼喪失權力」,千方百計抓著權力不放,對任何風吹草動,統統扼殺於萌芽狀態。「無權者恐懼權力的蹂躪」,在權力面前不敢說真話,對任何不合理違反人性的事情都忍氣吞聲,把頭別過去當甚麼都沒有發生。權力缺乏制衡,是腐敗的根源,後者的推力,可能比前者更甚。

如果人人都恐懼,會導致更大的恐懼。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要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需要不斷產生的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