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直口快」月訂計劃

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命運殊途

(吳志森‧三言堂‧20110101見報)

新年伊始,祝各位讀者平安自在,身心康泰,快樂無憂。

意猶未盡,今天還想談劉賓雁。

我是讀劉賓雁作品長大的,可以說,他是我的啟蒙者,我對中國的認識,瞭解,情結,從劉賓雁開始。

50年代的報告文學《在橋樑的工地上》、《本報內部消息》對官僚主義的鞭撻,《上海在沉思中》批評壓制言論自由,作品出版時,我還未出生,後來才有機會拜讀。70年代末的《人妖之間》,揭露大貪官的醜惡,到80年代的《第二種忠誠》,主人公對毛澤東的愚忠,轟動全國,我已是大學生,關心國是,讀著劉賓雁的作品,熱血沸騰,與作者同喜同悲。

在中國,敢於在權力面前說真話,大部份都沒有好下場。劉賓雁逃不過打成右派的命運,先後被毛澤東、鄧小平兩個強人點名批判,兩次被開除黨籍。

大學畢業,當記者,緊跟兩岸新聞。1988年,中國政局山雨欲來,劉賓雁來港,在香港大學舉行演講會,跟「中國最後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台灣鄉土作家陳映真對話,當年是轟動一時的文壇要聞。

我負責專題採訪,把他們從機場載到住處,兩位來自海峽兩岸的作家雖素未謀面,已惺惺相惜,客氣地互相問好。兩人的國家觀念鄉土情懷仍有共通之處,但政治立場,尤其對共產黨政權的看法,已有很大分歧。

對話會前夕,我闖進劉賓雁在港大的住處,冒昧要求訪問,劉賓雁正忙於準備講稿,但還是非常友善地答應了我的請求。我們談了不少當前中國局勢,作家的角色等等,都是誠懇的肺腑之言,我帶著興奮,戰戰兢兢地完成對偶像的採訪。

兩位知名作家在港大的對話會座無虛席,非常成功,開了本地學子的眼界。

「六四」事件爆發,兩位作家命運殊途。劉賓雁流亡海外十多年,有家不能歸,後來身罹癌疾,渴望落葉歸根,多次致函中共高層,音訊全無,最後客死異鄉。台灣鄉土作家陳映真,也為自己的左翼理想曾被國民黨拘禁,但後來卻成為了另一個極權的辯護士。劉賓雁到死仍不能回國,而陳映真卻成為祖國當權者的貴賓,長期在大陸養病。

希望劉賓雁的遺言終於可以刻在墓碑上,祝願他得到真正的安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